包含软件系统压力测试报告的词条

4747 718 2022-11-06

本站部分文章、图片属于网络上可搜索到的公开信息,均用于学习和交流用途,不能代表睿象云的观点、立场或意见。我们接受网民的监督,如发现任何违法内容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邮箱jiasou666@gmail.com 处理。

本文目录一览:

Jmeter 一个简单的压力测试报告

1、压力测试概要

测试环境:apache-tomcat-8.5.16, Java(TM) SE Runtime Environment (build 1.8.0_131-b11)

apache-jmeter-5.0

Tomcat jvm启动参数

JAVA_OPTS="-server -XX:MaxNewSize=2048m –XX:NewSize=2048m –Xms8192m –Xmx8192m"

Tomcat Server参数:

Connector port =" 8080 "

enableLookups =" false "

disableUploadTimeout =" true "

acceptCount =" 2000 "

maxSpareThreads =" 1000 "

minSpareThreads =" 300 "

maxThreads =" 2000 "

redirectPort =" 8443 " compressableMimeType =" text/html,text/xml,text/javascript,text/css,text/plain,application/json " compression =" on " connectionTimeout =" 20000 " protocol =" HTTP/1.1 "/ /

Tomcat context 配置:

driverClassName="com.mysql.jdbc.Driver" filters="stat"

initialSize="10" maxActive="200"

maxPoolPreparedStatementPerConnectionSize="20" maxWait="60000"

minEvictableIdleTimeMillis="300000" minIdle="10"

testOnBorrow="false" testOnReturn="false" testWhileIdle="true"

timeBetweenEvictionRunsMillis="60000" type="javax.sql.DataSource"

" timeBetweenEvictionRunsMillis =" 60000 " testWhileIdle =" true " testOnReturn =" false " testOnBorrow =" false " poolPreparedStatements =" true " name =" jdbc/xxxxApp " minIdle =" 50 " minEvictableIdleTimeMillis =" 300000 " maxWaitMillis =" 60000 " maxPoolPreparedStatementPerConnectionSize =" 20 " maxTotal =" 400 " initialSize =" 50 " filters =" stat " driverClassName =" com.mysql.jdbc.Driver " connectionProperties =" druid.stat.slowSqlMillis=3000 " auth =" Container "/

数据库信息:

测试时间:xxxx/xx/xx

服务端配置:

客户端配置:

测试工具:JMeter

2、测试说明

(1)名词定义(时间单位ms)

Sample:本次测试场景共运行多少线程;

Average:平均响应时间;

Median:统计意义上的响应时间中值;

90% line:所有线程中90%的线程响应时间都小于xx的值;

Min:响应最小时间;

Max:响应最大时间;

Error:出错率;

Throughput - 吞吐量以“requests/second、requests /minute、 requests /hour”来衡量。 时间单位已经被选取为second,所以,显示速率至少是1.0,即每秒1个请求。 当吞吐量被保存到CVS文件时,采用的是requests/second,所以30.0 requests/second 在CVS中被保存为0.5

Kb/sec - 以Kilobytes/seond来衡量的吞吐量

(2)测试过程说明:

测试以下页面:

/xxx/bbbb/cccc

测试数据量(模拟用户量):

1000个线程

3000个线程:

5000个线程:

7000个线程:

PROD 环境监控

如何撰写压力测试计划书与压力测试报告

一、虚拟用户迭代一次的时间对整个压力场景的影响。

1、虚拟用户迭代一次的时间大于等于压力场景的上行周期。

此种情况,在压力场景的上行周期中,所有虚拟用户根据压力场景设置的策略全部依次运行。压力场景的上行周期过后,进入虚拟用户运行的稳定期,因为此时第一个运行的虚拟用户尚未退出迭代。当第一个运行的虚拟用户退出迭代时,即进入运动期。在运动期中,会不断的有虚拟用户上线和下线,此起彼伏,但当前运行的总虚拟用户数与总虚拟用户数接近,实际中会有所偏差,偏差的数量与压力场景步长的设定以及脚本的睡眠时间有关。当场景设置的步长为0时,运动期的时间等于压力场景的上行周期,因为当步长设置为0时,意味着虚拟用户一上线便下线,这与他们上行的速率相等。运动期后,便又进入稳定期,因为运动其第一个运行的虚拟用户尚未退出迭代。如果结束时间点落在稳定期时,虚拟用户不会立即停止迭代,而是等到下一次的运动期时才会陆续退出运行。如果结束时间点落在运动期,当有虚拟用户退出迭代时,便将该用户下线,不会再进入下一次的迭代,因为运动期时刻都有用户上线下线,所以虚拟用户会按照压力场景设置的退出策略全部退出迭代。

2、虚拟用户迭代一次的时间小于压力场景的上行周期。

此种情况是没有稳定期的,虚拟用户的上线下线贯穿于整个压力测试始末。假设有100个虚拟用户,每秒钟上一个虚拟用户,如上图所示。在虚拟用户第一次迭代的时间里,前50个用户依次上线。在虚拟用户第二次迭代的时间里,第51个用户到第100个用户依次上线,同时,因为虚拟用户第一次迭代时间里的1到50个用户陆续下线和上线,所以当第51个用户上线时,第1个用户也上线,第2个用户下线;当第52个用户上线时,第2个用户上线,第3个用户下线。按照此种规律,在压力场景的上行周期中,后一次迭代时间里的虚拟用户上下线是前几次迭代时间里的虚拟用户的同步上下线。当进入压力场景的运行周期时,虚拟用户上下线是上行周期所有迭代时间里的虚拟用户的同步上下线,所以当进入运行周期时,第1个和第51个虚拟用户上线,同时因为第2个和第52个虚拟用户上一次迭代时间的结束,所以第2个和第52个虚拟用户下线。在下一秒时,第2个和第52个虚拟用户上线,第3个和第53个虚拟用户下线,以此类推。因为此种情况没有稳定期,时刻都有虚拟用户上线下线,所以当到达结束时间点时,虚拟用户会按照压力场景设置的退出策略全部退出迭代。值得注意的是,当进入压力场景的运行周期时,实际正在运行的虚拟用户总数接近与所有虚拟用户总数。他们的偏差与压力周期的上行周期与虚拟用户一次迭代的时间的商值有关,微观看来,在压力场景运行周期的某个时间点上,商值个数的虚拟用户正在上线,同时商值个数的虚拟用户正在下线,其余的虚拟用户正在执行迭代,当然这是理论状况,实际运行情况将会复杂得多,与脚本的逻辑和场景的设置有关系。

二、File参数化的设置。

上图中,将参数选择策略设定为Unique、Each iteration、Continue in a cyclic manner,意思是每次迭代时从File中选择参数(同一迭代内的相同参数取值一样),每次都取不一样的参数,如果备选的参数全部选完,以循环的方式从头继续选择参数。我们更深入的挖掘一下,LoadRunner是如何做到上述策略的呢?做法是这样的,假设有10个虚拟用户,备选的参数有1000个,为了保证10个虚拟用户每次的取值不一样,将备选的1000个参数平均分为10等份,每一份分给一个虚拟用户。每个虚拟用户来取值时,都顺序取自己分得的Block,当达到Block的末尾时,再重头取值。注意,上述策略只有在迭代有效的情况下有效,即必须要选择下图中的第二个选项,否则当1000个参数被全部取光时,LoadRunner将会报错。

有时我们需要将两个参数一一对应,例如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用户名,即UserID参数和TrueName参数是一一对应的,如何实现参数的一一对应呢?做法是这样的,将这两个参数的数据源记录到一个参数表中,并将选择参数的策略设置为一样。

注意,上图中的记事本的最后一行必须为空行,否则LoadRunner会报“Missing Line”的异常。

三、场景设置。

1、步长的设置:

步长的设置会影响虚拟用户一次迭代中的Action之间的等待时间和该虚拟用户上次迭代和下次迭代的等待时间,不同虚拟用户之间的迭代等待时间是不受影响的。

2、压力场景上行策略设置:

上图设置的策略是每隔3秒上10个用户,不是3秒内陆续上10个用户。

3、其他设置。

停用日志:

设置思考时间:

错误处理策略和虚拟用户的运行策略:

网络速度控制策略: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怎么写

摘要

测试报告是把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写成文档,并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为纠正软件的存在的质量问题提供依据,同时为软件验收和交付打下基础。本文提供测试报告模板以及如何编写的实例指南。

关键字

测试报告 缺陷

正文

测试报告是测试阶段最后的文档产出物,优秀的测试经理应该具备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包含足够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评价,测试报告基于测试中的数据采集以及对最终的测试结果分析。

下面以通用的测试报告模板为例,详细展开对测试报告编写的具体描述。

PARTⅠ 首页

0.1页面内容:

密级

通常,测试报告供内部测试完毕后使用,因此密级为中,如果可供用户和更多的人阅读,密级为低,高密级的测试报告适合内部研发项目以及涉及保密行业和技术版权的项目。

XXXX项目/系统测试报告

报告编号

可供索引的内部编号或者用户要求分布提交时的序列号

部门经理 ______项目经理______

开发经理______测试经理______

XXX公司 XXXX单位 (此处包含用户单位以及研发此系统的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0.2格式要求:

标题一般采用大体字(如一号),加粗,宋体,居中排列

副标题采用大体小一号字(如二号)加粗,宋体,居中排列

其他采用四号字,宋体,居中排列

0.3版本控制:

版本 作者 时间 变更摘要

新建/变更/审核

PARTⅡ 引言部分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实例: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提示:通常,用户对测试结论部分感兴趣,开发人员希望从缺陷结果以及分析得到产品开发质量的信息,项目管理者对测试执行中成本、资源和时间予与重视,而高层经理希望能够阅读到简单的图表并且能够与其他项目进行同向比较。此部分可以具体描述为什么类型的人可参考本报告XXX页XXX章节,你的报告读者越多,你的工作越容易被人重视,前提是必须让阅读者感到你的报告是有价值而且值得浪费一点时间去关注的。

1.2项目背景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1.3系统简介

如果设计说明书有此部分,照抄。注意必要的框架图和网络拓扑图能吸引眼球。

1.4术语和缩写词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1.5参考资料

1.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的东东。

2.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PARTⅢ 测试概要

测试的概要介绍,包括测试的一些声明、测试范围、测试目的等等,主要是测试情况简介。(其他测试经理和质量人员关注部分)

2.1测试用例设计

简要介绍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以及用这类方法(3-4句)。

提示:如果能够具体对设计进行说明,在其他开发人员、测试经理阅读的时候就容易对你的用例设计有个整体的概念,顺便说一句,在这里写上一些非常规的设计方法也是有利的,至少在没有看到测试结论之前就可以了解到测试经理的设计技术,重点测试部分一定要保证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用例设计方法。

2.2测试环境与配置

简要介绍测试环境及其配置。

提示:清单如下,如果系统/项目比较大,则用表格方式列出

数据库服务器配置

CPU:

内存:

硬盘:可用空间大小

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

机器网络名:

局域网地址:

应用服务器配置

…….

客户端配置

…….

对于网络设备和要求也可以使用相应的表格,对于三层架构的,可以根据网络拓扑图列出相关配置。

2.3测试方法(和工具)

简要介绍测试中采用的方法(和工具)。

提示:主要是黑盒测试,测试方法可以写上测试的重点和采用的测试模式,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是否遗漏了重要的测试点和关键块。工具为可选项,当使用到测试工具和相关工具时,要说明。注意要注明是自产还是厂商,版本号多少,在测试报告发布后要避免大多工具的版权问题。

软件产品检测报告和测试报告的区别

时间不同;软件产品检测报告一般是软件交付阶段对系统进行的全面测试生成的测试报告。而测试报告定义更加广泛。

对象不同;软件产品检测报告的检测方一般包含用户、开发方、监理机构等,测试报告的使用人员一般是测试人员。

更多测试内容:卓码软件测评

请教系统平台压力测试报告与系统压力测试报告的区别???急~~~

这两种有区别的,平台压力测试报告在软件的层次上,压力测试报告包含硬件。

上一篇:软件测试培训之测试工作心得“热情”加“思考”
下一篇:智能化告警收敛(智能告警系统)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