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存储 性能测试(比较好用的云存储)

来源网友投稿 1584 2023-02-23

本站部分文章、图片属于网络上可搜索到的公开信息,均用于学习和交流用途,不能代表睿象云的观点、立场或意见。我们接受网民的监督,如发现任何违法内容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邮箱jiasou666@gmail.com 处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云存储 性能测试,以及比较好用的云存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云存储 性能测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比较好用的云存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转]K8S 六种存储解决方案的性能比较测试

原文地址: https://toutiao.io/posts/nmflsd/preview

大多数开发人员都认为在部署集群时选择合适的存储技术极为重要。但是,在 Kubernetes 这片市场上,人们对于存储技术的选择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本文将 介绍 Kubernetes 中常用的 6 种存储,分析它们的使用场景和优缺点,并对它们进行性能测试,找出哪种存储解决方案才是最理想的选择。

存储技术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师们要运行的工作负载类型。如果你正在使用 Kubernetes,你可能偏向于通过动态配置使用 volume 来进行块存储。对于裸机集群,你就需要为你的用例选择最为合适的技术,并将其集成到你的硬件上。

此外,例如 AKS、EKS 和 GKE 等公有云可以开箱即用并带有块存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最好的选择。在许多情况下,默认公有云存储类的故障转移时间较长。例如,在 AWS EBS 中存在一个故障的 VM,附在此 VM Pod 上的 volume 需要 5 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在另一个节点上重新联机。但是,像 Portworx 和 OpenEBS 此类云原生存储就可以很快解决这种问题。

本文的目的就是寻找在 Kubernetes 中最常用的存储解决方案,并进行基本性能比较。本次测试使用以下存储后端对 Azure AKS 执行所有测试:

测试结果

*注:请将结果作为存储选择期间的标准之一,但不要仅根据本文的数据做出最终判断。

在描述过程之前,我们先总结一下最终结论。如果我们忽略本地 Azure pvc 或 hostPath,测试结果是:

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从每个后端存储介绍安装说明开始,详述 AKS 测试的具体过程!

各存储解决方案的安装及优缺点
*注:本节不含 Azure hostpath 的安装介绍。

本文将把 Azure 原生 Storage Class 作为所有测试的基线。Azure 会动态创建托管磁盘并将其映射到 VM 中,其中 Kubernetes 为 Pod 的 volume。

如果只是为了使用它,你没有必要再做其他事情。当你配置新的 AKS 集群时,它会自动预定义为“default”和“managed-premium”两种存储类。Premium 类将使用基于 SSD 的高性能和低延迟磁盘。

优点:

弊端:

Ceph Rook 需要设计特定的硬件配置,根据数据类型生成 pg 组,配置日志 SSD 分区(在 bluestore 之前)并定义 crush 映射。 它是一种处理整个存储集群安装的简洁方法。

在 AKS 上安装 Ceph Rook :

优点:

弊端:

GlusterFS 是一个的开源存储解决方案。 Heketi 是 GlusterFS RESTful volume 的管理界面。它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让 GlusterFS 具有动态配置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访问权限,用户就必须手动创建 GlusterFS volume 并将其映射到 Kubernetes pv 上。

*注:关于 GlusterFS 的更多信息,见: https://docs.gluster.org/en/latest/Install-Guide/Overview/

这里使用了 Heketi 快速入门指南[2]进行安装:

以下是修复该问题的 PR:

同时,动态配置问题也会对测试造成一定影响。对于 Kubernetes 控制平面,Heketi restURL 是不可用的。测试人员尝试利用 kube dns record、Pod IP 和 svc IP 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奏效。为此,他们最后选择通过 Heketi CLI 手动创建 volume。

以下是在 Kubernetes 上安装 Heketi Gluster 的更多内容:

优点:

弊端:

OpenEBS 代表了一种新的 CAS(Container Attached Storage)概念,属于云原生存储类别。 它是基于单个微服务的存储控制器和基于多个微服务的存储复制品。

作为开源项目,目前它提供 2 个后端:Jiva 和 cStor。cStor 作为控制器,它的副本部署在一个 namespace(安装 openebs 的 namespace)中,也可以说它采用的是原始磁盘而不是格式化分区。每个 Kubernetes volume 都有自己的存储控制器,它可以在节点可用存储容量范围内进行扩展。

在 AKS 上安装它非常简单:

优点:

弊端:

*注:OpenEBS 团队帮忙修改的测试用例场景,见: https://github.com/kmova/openebs/tree/fio-perf-tests/k8s/demo/dbench

最后为大家介绍一种比较新颖的解决方案。

Portworx 是另一个专为 Kubernetes 设计的云原生存储,专注于高度分散的环境。它是一个主机可寻址存储,每个 volume 都直接映射到它所连接的主机上。它根据应用程序 I/O 的类型提供自动调整。 不幸的是,它不是开源的存储方案。然而,它免费提供了 3 个节点可进行试用。

*注:关于 Portworx 更多信息,见: https://portworx.com/makes-portworx-unique/

在 AKS 上安装 Portworx 很容易,可以使用 Kubernetes 规格生成器:

优点:

弊端:

AKS 测试环境

在本次测试中,测试人员配置了具有 3 个 VM 的基本 Azure AKS 集群。为了能够连接托管的 Premium SSD,测试人员必须使用 E 类型大小的 VM。因此他们选择了 Standard_E2s_v3,只有 2 个 vCPU 和 16GB RAM。

每个 AKS 集群都会自动配置第二个资源组(RG)MC_ <name,你可以在其中找到所有 VM、NIC 。在 RG 内部,测试人员创建了 3 个 1TB 高级 SSD 托管磁盘并手动将它们连接到每个 VM 中。

它允许我在每个专用于测试的实例中获得 1TB 的空磁盘。据 Azure 称,它的性能可以在 5000 IOPS 和 200 MB/s 吞吐量之间,具体取决于 VM 和磁盘大小。

性能结果

重要说明:单个存储性能测试的结果是无法单独评估的,它们必须相互比较才能显示出差距。测试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是其中较为简单的一种方法。

为了进行测试,测试人员决定使用名为 Dbench 的负载测试器。 它是 Pod 的 Kubernetes 部署清单 , 同时它也是运行 FIO 的地方,并且带有 Flexible IO Tester 等 8 个测试用例。

测试在 Docker 镜像的入口点指定:

注:所有测试的完整测试输出,见:

https://gist.github.com/pupapaik/76c5b7f124dbb69080840f01bf71f924

随机读/写带宽

随机读取测试表明,GlusterFS、Ceph 和 Portworx 在读取时的性能比 AWS 本地磁盘上的主机路径快好几倍,因为它们读取的是缓存。GlusterFS 写入速度最快,它与本地磁盘几乎达到了相同的值。

随机读/写 IOPS

随机 IOPS 显示 Portworx 和 Ceph 效果最佳。Portworx 在写入时的 IOPS 与本机 Azure pvc 几乎相同,这非常好。

读/写延迟

延迟测试返回了有趣的结果,因为本机 Azure pvc 比大多数其他测试存储都慢。Portworx 和 Ceph 实现了最佳读取速度。但是对于写入,GlusterFS 比 Ceph 更好。与其他存储相比,OpenEBS 延迟非常高。

顺序读/写

顺序读/写测试显示与随机测试类似的结果,但 Ceph 的读取是 GlusterFS 的 2 倍多。除了表现非常差的 OpenEBS 之外,写入结果几乎都在同一级别上。

混合读/写 IOPS

最后一个测试用例验证了混合读/写 IOPS,即使在 mixed write 上,Portworx 和 Ceph 也提供了比原生 Azure pvc 更好的 IOPS。

以上就是所有测试结果,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

参考文献:

[1] https://github.com/rook/rook/blob/master/Documentation/ceph-quickstart.md#ceph-storage-quickstart

[2] https://github.com/gluster/gluster-kubernetes/blob/master/docs/setup-guide.md#deployment

群晖DS218+NAS评测:人人会用的数据管理大师

作为一款双盘位NAS,群晖DS218+是一款面向个人及家庭用户、以及IT爱好者的设备,除了满足存储这些用户的存储需求外,还为这款设备提供了加密功能及全新的文件系统,不仅能守护用户的数据安全,也因采用全新的文件系统,为用户带来高效易用的备份功能。目前这款NAS的DSM系统版本为6.2.2,群晖也为这款设备提供了丰富的功能。接下来就来体验一下这款产品。

群晖DS218+产品图赏

群晖DS218+为牛皮纸盒包装,非常简约。在盒子正面左下方有群晖logo和产品所属系列“DISK STATION”字样。在右上方为一张贴纸,指明产品型号以及正面外观,下方黑色部分还有产品特性。

包装背面主要就是右上方和下方的两张贴纸,都标注了产品的具体参数等信息。虽然是双盘位设计,但是DS218+采用的是英特尔赛扬双核处理器,标注的基础频率为2.0GHz,最大睿频为2.5GHz。

群晖DS218+只包含基础的附件,一根电源线及外置电源,一根网线、一包螺丝、一根网线以及中英文两本快速上手指南。

DS218+的正面设计非常简洁。正面是一块盖板,打开后就可看到硬盘托架和插槽。在右上方有四个指示灯。右下方有一个USB 3.0接口,一个开关键。左下方为型号。

四个指示灯为状态、有线网络、硬盘1及硬盘2指示灯

下方有一个USB 3.0接口以及开关键

右侧有镂空设计的“Synology”logo,可以增强散热

在左侧同样有镂空设计的“Synology”字样

后侧有一个直径为9厘米的风扇,在下方有一些接口

后侧接口为双USB 3.0接口、RJ45千兆网络接口。下方一个e-SATA接口,同时有一个防盗锁孔。供电为12V DC输入

群晖附送了一根网线,规格为CAT.5e

外置电源为台湾侨威 科技 出品,100V~240V宽幅电压设计,保证全球通用。输出规格为12V 5A,功率60W

初始安装配置体验

虽然NAS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在此之前安装配置一台NAS还略显麻烦,如安装NAS系统。群晖虽然在之前推出了Synology Assistant电脑端软件,用户只需点击“下一步”以及填写必要的登录账号密码即可完成设置,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平板逐渐成为个人、家庭等用户的主要设备,所以如果能通过手机这种随身设备实现快速安装设置,那会极大地提升使用体验。

所以在新版的群晖管家App中,我们就可以通过手机等设备便捷地安装设置群晖系统了。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体验一下整个设置过程。

首先将硬盘装入,然后将电源及网线插到NAS上,并保证手机和NAS处于同一局域网下。按下前面板的开机键后等待一会儿,DS218+就开机了,不过此时可以看到NAS的状态指示灯处于黄色状态,所以这时打开手机上的群晖管家App,就可以进行NAS系统的安装和设置了。

群晖管家App很简洁,在首页无过多按钮,如果是新用户,用户点击“设置新 NAS”即可。群晖现在推荐创建“Synology 账户”,初次使用之后就可以设置NAS了。

初始界面及Synology账户创建

在设置过程中会有很多提示,辅助用户设置安装NAS

相比此前需要电脑安装Synology Assistant配置NAS,现在可以通过App安装NAS系统了,而且只需要用户“下一步”即可完成。在搜索到设备后,点击即可看到NAS信息,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安装。实际安装速度与网速、硬盘速率有关,但实际等待时间不长,所以整个安装体验还是非常出色的。

在同一局域网下就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搜索到NAS了

搜索到NAS后可以看到NAS的信息,在安装时需要格式化硬盘

实际安装过程和设置过程比较顺利,但是系统下载需要看所在网络速率如何

需要设置DSM账号,这个账号不同于之前注册的Synology账户,是NAS登录账号

QuickConnect设置可以延伸NAS的体验,让用户在外网也可以方便的访问NAS中的数据。设置好QuickConnect ID后,就可以基础设置就完成了。

QuickConnect设置比想象要简单方便

iOS端群晖管家的界面,可以方便的管理NAS

安装后就需要设置“DSM账号”,在设置好服务器名称、账号、密码后即可完成设置。

这种只需少量填写的“下一步”配置方法,好的一点是没有令人疑惑的选项,在使用体验过程中确实让我感到了便利,降低了初期使用门槛。

Drive 2.0 Beta体验

除了传统的存储功能外,同步盘的出现让日常工作越加便捷。无需使用U盘等来回拷贝。群晖现在将旗下的Drive应用进行更新,推出了2.0版。虽然目前还是Beta版本,但是只需开启允许Beta测试后安装“Synology Drive Server” Beta版即可开启。

安装过程并不繁琐,首先在套件中心开启体验Beta版软件选项。之后在“Beta套件”选项中安装“Synology Drive Server”。一路下一步即可完成安装。

需要在套件中心开启Beta体验

可以看到目前Synology Drive Server还是Beta版,但是这个版本的功能更加强大

接下来就与多数同步盘类似,需要在电脑上安装最新的Synology Drive软件。首次打开软件后点击“立即开始”后即可进入设置选项,这里选择“同步任务”选项。选择“按需同步”后就可以完成电脑端配置了。

这里选择同步任务

在安装过程中设置的QuickConnect ID及DSM账号派上了用场,在这里输入就可以登录到NAS了

选择将文件同步到NAS中的哪个目录

选择本地同步文件夹

最终确认一下

选择按需同步,这样虽然在本地可以看见这个文件/文件夹,但是并不占用空间,当用户需要时可以将这个文件/文件夹下载到本机

配置完成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方便之处了,在电脑的同步文件夹中,会有“状态”一栏,可以看到目前本机文件是否被同步进NAS中。“对勾”表示文件既在本机中,也在NAS中。而“云朵”表示目前该文件夹中有文件只存在于NAS中,而没有在本机中。

在本地同步文件夹有状态一栏,可以看到当前文件同步情况

单击鼠标右键可以选择该文件/文件夹的同步状况,选择“释放空间”会将本地文件删除,但是NAS中还会存在。获取链接也是一个相当方便的功能,类似于网盘,这个功能可以将文件/文件夹分享给家人/朋友等,而无需担心其他文件的隐私。

右键文件可以看到Synology Drive选项

可以方便的获取链接进行分享

在手机上也有Synology Drive应用,也可以通过输入QuickConnect ID以及DSM账号登录,方便在手机上获取NAS中的文件。

登录与PC端相同

iOS客户端登录后的情况

这一系列设置依旧比较轻松,整体都是“下一步”。但是正还是存在账号略显混乱的问题,比如群晖账号及NAS权限账号的区分对于一般用户来说还是有存在弄混的可能。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体验

群晖为了方便用户推出的另一个备份功能就是“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ABB)”了。虽然已经有“Synology Drive”备份了,但是后者主要是针对某个文件夹的,而“ABB”主要是针对计算机全盘备份的。这种一体化备份方案可以让用户方便的完成备份任务而无需考虑设置文件夹等问题。

首先打开DSM面板,在套件中心下载“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安装后在套件托盘中点击“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图标在NAS端进行设置。在激活后就可以进行设置了。在“计算机”标签下进行设置,将“须备份的电脑”添加到NAS备份列表中。在选择备份位置后,可以设置“计划备份”时间以及“备份文件保留策略”,点击完成创建了备份模板。随后在就可在添加设备中使用新创建的备份模板了。

在NAS中安装后需要激活应用

添加需要备份的电脑

不过在添加“需备份电脑”之前需要先设置备份模板

在模板中选择备份文件在NAS中的位置

设置备份计划,这样就不用每次手动备份了

保留策略,设置每过多久删除备份,虽然是增量备份,但是架不住次数多了后占用NAS过多的空间

在需备份电脑上安装Synology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填写NAS的内网IP(如果需备份电脑也在同一内网中),用户名和密码填写DSM账号即可登录

设置完后的摘要

正在备份的信息

在备份时NAS的CPU和内存占用都不高,在进行其他操作时并不会产生卡顿现象

开始备份后会在手机端的群晖管家上显示通知

Synology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是增量备份,这个可以网页显示该电脑的备份时间戳,可以从某一时间节点恢复

Synology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恢复介质创建程序可以自动在U盘中创建备份或将备份创建为ISO文件

实际上恢复介质创建工具依赖Windows ADK,不过整个安装比较方便

在安装ADK时只需要装部署工具和Windows预安装工具(Windows PE)即可

整个过程还算迅速,因为所有的备份文件还是在NAS中

恢复备份需要进入系统引导

填写NAS的IP地址及DSM账号登录,这样就可以从NAS恢复文件了

搜索到本机后就可以恢复备份了

在设置完毕后,确实能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完成备份任务。打开电脑中安装的Agent软件就可以看到备份情况了。首次因为需要全盘备份所以需要较长时间,但是此后都是增量备份,所以就不会用更长的时间了。

同时在实际备份过程中,DS218+的CPU和内存占用都比较合理,在这时操作NAS也没有出现卡顿的情况。同时在创建安装镜像也比较简单,可以由软件自动搞定,而且针对技术好的用户,也可以通过手动创建。在还原过程中的流程也很简单,仅需填写账号密码登录即可,基本不会让用户产生疑惑。

Moments体验

在新版的DSM系统中,Moments已经默认安装了,而且已经看不见此前的DS Photo了。作为目前默认的群晖NAS照片管理软件,现在的Moments也非常称职了。

从DSM网页端打开Moments,跳转后就能看到上传的照片了。

在DSM 6.2.2版系统中,Moments已经默认安装

照片页是以时间线顺序整理的

相册可以方便的以某一主题进行分类

智能助手可以帮助用户选择照片并应用自动校色以及归类相似照片进行照片管理,而这一切都不需要我们手动完成,它会通过AI智能识别照片类型,将照片进行自动分类,拯救“懒癌患者”

在手机端,Moments也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不过在外网访问依旧需要QuickConnect ID才能实现。再完成账号密码的输入后,首先就是选择是否备份手机中的照片。

软件下方的选项与网页版相同,都有照片、相册以及智能助手

智能助手、更多

Cloud Sync体验

公有云存储有时会帮助我们很多,但是当我们将公有云存储空间中的资料转移到NAS中时需要很多步骤,很影响体验,所以群晖开发了Cloud Sync功能,通过将公有云存储登录到NAS中,我们只需要简单地输入密码后登录即可完成将公有云上的资料同步到自己的NAS中,打通了整个操作。

有众多的云服务商选项,国内常见的就是百度云等云存储服务

同步设置

选择将云存储上的文件同步到NAS的位置

保证安全,可以设置密码加密

设置完毕后就可以同步了

功耗与传输测试

功耗测试

群晖官方称DS218+的电源消耗数据为5.4W-17.23W,不过还是要看其中装的是什么硬盘。在测试过程过分为双盘和单盘测试。在单盘测试中使用的是希捷的Barracuda 7200.12(ST3500418AS),而双盘测试使用的是一个希捷的Barracuda 7200.12(ST3500418AS)以及西数1.5TB绿盘(WD15EARS)。用于DS218+支持硬盘休眠所以可以看其休眠功耗为多少。

在单盘测试中,DS218+的休眠功耗为6W左右,静置无操作功耗为11W左右,大文件写入时功耗为15W左右,与官方给出的数据相差无几。而在双盘测试中,休眠状态下功耗也为6W左右,原因是此时两块硬盘是停转的。而静置无操作时功耗为17W左右,而大文件读写时功耗为22W左右。表现不错。

传输速率测试

我们在两种测试,分别是单SSD传输性能测试以及双HDD组成SHR阵列传输性能测试,测试网络为千兆连接,单个大文件读写测试的文件大小为4.47GB,而大量小文件测试大小为0.97GB,由1000个1MB大小的文件组成。使用FastCopy来进行测试。

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加密后的读写性能测试。在双盘测试中我们使用了希捷的Barracuda 7200.12(ST3500418AS)以及西数1.5TB绿盘(WD15EARS),组成群晖SHR阵列进行测试。

由于使用的机械硬盘属于较早前推出的产品,所以性能可能差一些,不过从测试中可以看出,群晖DS218+的性能是很不错的,在单个大文件读写传输速率能接近100MB/s。在加密传输测试中,由于DS218+采用的Intel赛扬J3355支持AES-IN,所以在进行加密大文件读写时,影响很小,而在大量小文件读写中,会有一些影响,不过差距不算大。总体在传输性能上表现优秀。

群晖DS218+ NAS拆解

作为成品NAS在用户安装配置时已经足够方便,仅需将硬盘放入硬盘托架即可。而且由于此次DS218+已经可以方便的扩充内存了,实际上用户不再需要拆机扩充内存升级了。不过我们还是将DS218+进行拆解,看看其内部构造。

将前面板取下可安装或取下硬盘

硬盘托架,实际为免工具安装

将两个硬盘托架拿下后就可以看到扩充内存的地方了,群晖称可以在扩充4GB内存,而本身是2GB,所以扩充后可以有6GB内存容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DS218+使用的是DDR3L内存

将外壳拆下后看内存扩充插槽

这个就是硬盘接口与主板连接的电路板

硬盘数据和供电接口

台湾元山 科技 出品的风扇,尺寸为9厘米,直流12V供电

这就是主板背面了,可以看到DS218+有两条内存插槽

在主板正面,这是主板与硬盘连接电路板的插槽PCI-E x1规格

英特尔10/100/1000M自适应以太网芯片,型号为WG1211AT

华邦电子16M SIP Flash芯片,型号为25Q128FWSQ

DS218+等嗡鸣器

Marvell SATA I/O控制器,型号为88se9170-nnx2

群晖DS218+的2GB DDR3L内存,频率为1866MHz,时序为13,电压1.35V

内存颗粒为三星的K4B4G16,单颗DRAM容量为512MB,共4颗组成2GB

群晖DS218+的核心,英特尔赛扬J3355,不过芯片上没有激光标识,通过英特尔产品规范往网站查询后可知为14nm工艺制造,双核双线程,TDP为10W,内置英特尔核芯显卡500,SATA 6.0Gb/s的端口数为2个。而且支持虚拟化指令集以及AES指令集,所以可以在DSM系统内使用Docker容器,而在硬件加密后实际对传输速度影响也很小,能保持相当的传输速度。

总体而言群晖DS218+的拆解并不复杂,但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没有必要进行拆解,因为群晖已经提供了可方便扩展内存的方法。而经过拆解后发现群晖DS218+的主板设计的很好,而且其采用的芯片也是大厂设计,所以无需担心因芯片会影响性能的问题。

总结:一款出色的数据整理专家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仅是平时人们接受的信息,我们也在产生大量数据。身处信息时代,个人数据的重要性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同步,还需要备份,同时还需保证安全。而看似容易实现的需求累加到一起,就成为了一个难上加难的任务。

NAS这种网络设备的出现最初方便了我们对于数据同步、备份的需求,但这些产品给部分用户看来都有些“阳春白雪”,安装配置并不简单,所以除了硬件外,软件功能更需要打磨。群晖作为专业的NAS设备制造商,早已知晓这个问题。在经历了这么多代更新的DSM系统,也终于通过各种方式让用户方便的管理自己的数据,真正做到简单方便,条理清晰。

再到具体体验上,群晖确实做到了“软硬件合一”。从最初的通过群晖管家手机App安装设置系统,仅需不停“下一步”和少量填写信息就可完成整个过程。而到具体同步备份设置,那就更轻松了,就如在手机中安装App一样,在套件中心搜索安装即可,即使有设置流程,根据指示也可轻松搞定。而移动端也有很好的体验,无论是图片备份,还是文件查看,都与其他网盘应用无异。

所以无论是PC端用户、还是以移动设备为主的用户,都能完成安装设置,不需要让用户明白各种深奥的概念和操作,同时又能通过一些功能保证“高玩”的需求。目前这款群晖DS218+在将在接下来的618活动中促销,价格为2650元。有大量数据存储整理需求、希望能够掌控自己数据的用户可以考虑这款产品。

如何使用软件测试技术对云产品进行测试

在云环境下,软件技术开发方面和软件测试的结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
(1)软件的研究人员和其所开发的软件都要与云适应,要保证开发的软件能够在云平台上进行相关测试,云端的计算能力及存储能力呈现动态变化,因此软件要能够适应这种变化。
(2)云测试技术不仅能够满足多用户的数量,同时对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能够包租,例如数据存储结构需求及相关处理能力需求等。
(3)云测试以互联网为依托,因此其能够在互联网情况下进行相关测试数据的传输,实现了软件测试的互联网化。
(4)云计算的软件测试对安全性能有着一定的要求,互联网环境相对开放,这就对用户的隐私造成一定威胁,因此云测试要能够抵抗黑客攻击且主动保护用户的相关隐私信息。
(5)云计算软件测试十分便利快捷,不仅能在计算机上实现测试,还能够搭载于手机移动终端,其操作环境更加灵活。总的来说,云测试环境下,相关软件的开发工作模式及开发环境都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小白用户也能玩转的“NAS”私有云存储:绿联私有云 DH2100

在数字时代里云存储 性能测试,对于云存储 性能测试我们每个人最重要的财富肯定就是个人数据云存储 性能测试了!如何安全、稳定的保存好自己越来越多的海量数据?免费的话可以用网盘,再高阶一点可以上NAS。目前市面想要免费使用的网盘可以说真的是少之又少,主要是体验差,主要集中在非会员用户会有速度限制!成品的NAS可以说是已经大大降低了入门门槛,但是依然需要设定各种参数和端口调试,对于一些小白用户来说真的是太复杂了,最近绿联推出了一款面向家庭NAS存储产品:绿联私有云 DH2100,最近刚借朋友的过来,下面分享一下使用体验。


这款绿联云 DH2100主打个人以及小型家庭使用,主要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存储、云访问、云备份,所以可以把它看做是一台简易的“NAS”。另外它还能远程控制下载,支持百度网盘、迅雷下载等。包装正面是它的渲染图,左下角也标注了它的一定功能点:自动备份、极速传输、远程访问等。

背面是它的特点和配置介绍:搭载64位四核CPU,主频1.4GHz,2GB DDR4 高性能内存,千兆以太网口,USB接口,内置双盘插槽,支持3.5寸、2.5寸SATA III硬盘。使用的处理器主打硬件级影音文件解码,囊括近年来高端视频升级H265封装、4K@60P商用影音文件、HDR 10动态色彩技术,均为纯硬解原生输出,对于视频解码方面可以提供不错的支持,例如群晖和威联通等准专业NAS也是采用了同款处理器,综合性能非常强悍。

绿联云 DH2100的硬件信息:

打开包装之后,除了机身外,还标配有根千兆网线和DC电源适配器。配套的螺丝刀和螺丝是安装2.5英寸硬盘使用的。

搭配绿联云 DH2100使用的是希捷酷鱼硬盘, 3.5英寸大小,SATA 6Gb/s规格,256MB缓存,转速5400RPM,是叠瓦设计的SMR硬盘,2TB单碟的。 因为NAS存储需要长时间运行,所以建议小伙伴们在选择NAS存储的硬盘时尽量选针对NAS设计的硬盘,这样可以保证NAS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同时也保证存储资料安全完整,所以不要吝啬用于NAS的硬盘,数据无价。

绿联云 DH2100的设计格外的简洁,机身采用了比较耐看的金属灰色,在机身上是没有开机按键的。在机身正面可以看见采用了竖式排列指示灯和USB接口,从上到下:电源指示灯、网络指示灯、硬盘工作状态指示灯、USB-C 3.0接口、USB-A 3.0接口。

绿联云 DH2100的侧面带有绿联的LOGO标志,整机竖立放置的造型占据桌面空间还是非常少,整体尺寸作为家庭和个人用的云存储终端来说还是比较纤细小巧的,可以轻松放在路由器的附近。

背面可以看见最上方的是散热栏栅口, 实际使用感受机身的热量控制的还是相当不错。 接口方面分别是:RESET复位键、USB-A 2.0接口、RJ45千兆网口、DC电源输入接口。从接口设计来看,布局还是很不错的,前置是常用高速传输的USB 3.0接口,后置则是USB 2.0接口,对于日常使用频率来说还是USB 3.0比较多。

绿联云 DH2100的的顶盖,顶盖是放置硬盘的地方,通过按压顶盖的打开键,就可以弹起顶盖打开。

竖立插入硬盘,在机身底部还设计了风扇来辅助散热。

机身底部为了保证机身放置稳定性,设计了防滑橡胶脚垫,配合机身的重量可以很好的保证运行时足够的稳定。

安装硬盘的方式非常简单,只要轻按顶盖就可以抽拉出硬盘托架,支持3.5寸、2.5寸硬盘安装。顶盖的内侧,可以看见有一个二维码,这是用于安装绑定设备的。

硬盘托盘采用快拆式设计,先取下硬盘支架侧面的塑料隔板,放入硬盘之后再进行卡入固定即可。如果使用的是2.5英寸固态硬盘,需要使用下方预留的螺丝孔位进行螺丝固定安装。

安装好硬盘到托盘后,就可以放入绿联云 DH2100内部,安装会感觉有点托盘会有点“涩”,应该是为了硬盘减震的设计所以托盘空隙做得比较小。绿联云 DH2100是双硬盘设计, 最高支持高达36T(18+18)的海量存储容量 ,可以组普通模式或者Raid1模式。

普通模式: 两个完全独立的硬盘,容量为两个盘之和。优点是存储空间容量最大,缺点是如果损坏其中一个硬盘,该硬盘数据都无法重组。

Raid1模式: 一个盘存储、另一个盘做备份。Raid1是磁盘阵列中单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优点就是当一个磁盘失效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镜像磁盘上读写,而不需要重组失效的数据。缺点就是2块硬盘,相当于只能存储1块硬盘的容量。

初次接触NAS的小伙伴经常是一头雾水,要怎么才能使用NAS呢?其实类似绿联云 DH2100这种简易NAS已经精简化了,只需要把它与路由器的LAN接口连接,接入电源通电,下载客户端APP安装下载绑定,就可以使用了。

绿联云 DH2100的开机设定相当简单,可以用“傻瓜流程”来形容。接通电源前先安装手机端APP:绿联云。然后将绿联云 DH2100接通电源和网线之后,机身就会自动开始工作。打开绿联云APP之后自动扫描局域网内的绿联云 DH2100是否已经启动,或者可以直接扫描顶盖内侧的二维码绑定。

除了手机端支持iOS和安卓版本之外,绿联云还有Windows客户端以及MAC客户端。

检测到局域网内有绿联云 DH2100之后就可以绑定设备进行初始化了。首次初始化设备,你可以选择两种硬盘组模式,分别是RAID1的双盘备份模式以及使用两块硬盘全部空间的普通模式。如果这里只有1块硬盘的话,也可以选择使用RAID1模式的,未来增减硬盘需要备份数据,就直接安装硬盘插入另一块盘位便可。

进入APP管理界面后可以看到在页面顶部可以查看NAS的存储容量状态,中间是8个主要功能,分别是:自动备份、迅雷下载、Samba、百度网盘、照片、视频、文档、更多。点右下方的加号可以自动备份手机上的资料,在设备信息中可以自定义设备名称查看硬件配置。

点击“更多”,看见还有其他服务:外部存储、共享空间、加密空间、音频、离线下载,可以通过拖拉替换在展示首页。

在【 自动备份 】中,可以针对手机的照片视频备份,这个功能真的是太实用了。选项中设置好,以后每次打开APP,它就会自动把手机新增照片和视频上传,这样就不用担心手机存储空间不够用了,特别是我使用手机拍摄4K视频素材,要知道手机4K拍摄视频都是GB级别的,利用这个功能就可以上传到绿联云 DH2100,释放手机存储空间。

【离线下载】功能支持种子文件下载以及连接下载,连接支持HTTP、FTP以及磁力连接。我测试了离线下载功能,下载速度和网速以及资源热度都有关系,不过这个功能真的是很不错,可以 实现脱机下载,不用一直开着电脑挂机下载了。

在【我的用户】中,可以为绿联云 DH2100增加共享新用户。通过管理员账户来添加,通过引导来生成邀请码,这个邀请码仅限1个用户使用,5分钟刷新一次。

另一部手机账号登陆填写邀请授权码就可以加入使用绿联云 DH2100了,作为家庭云存储终端的话,每个用户都可以将个人数据同步到绿联云 DH2100上。添加共享用户之后,管理员账户可以禁用/删除共享用户,也可以通过转让管理员权限给共享用户。

共享空间: 存储的文件都可以通过共享来进行分享他人,共享内容只能共享用户才能浏览。共享的内容在共享空间中都是根据共享者来独立分开的,也便于管理。

发送: 现在的工作都使用微信比较多,工作时需要用到某文件时,就算身边没有电脑,也能拿出手机通过远程下载存在绿联云 DH2100上的文件,利用手机分享发送到微信上给对方,非常的方便。

加密空间: 目前个人数据安全也是非常敏感的问题,同样绿联云 DH2100针对个人数据安全设计有加密空间功能,需要密码才能登陆浏览加密空间存储的文件。如果忘记密码只能重置加密空间,所以小伙伴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牢记登陆密码。在加密空间的文件,是相互无法看见的,这点隐私安全非常不错,多用户共同使用绿联私有云时,每个用户的数据都是独立存储,即便所有用户的数据保存在同一块硬盘,但每个人仅能查看自己非共享的资料。

【百度网盘】功能,通过登陆百度账号后,就可以直接通过网盘和绿联云 DH2100联通,实现双向备份工作,日常使用方面。即使没有充值百度会员,也是可以使用的,虽然速度会慢一些,但是通过绿联云 DH2100实现脱机挂机下载上传,不占用电脑资源,加上低功耗,非常适合挂机使用。

手机端APP:

关于传输速度的话因为每个地方和每个人的网络状态不同,家里的宽带是200M,这里我简单测试了一下绿联云 DH2100的上传速度。上图左侧为手机端通过局域网上传一段视频素材上传速度达到了21MB/s左右,右侧为通过外网访问绿联云 DH2100上传同样素材,速度达到了约2.18MB/s左右,可以说作为一款面向普通家庭和个人的云存储设备的话,绿联云 DH2100的备份速度还是相当让人满意的。

下载速度方面,我也通过局域网和远程外网访问的方式对绿联云 DH2100内的文件进行了测试,手机端通过局域网下载达到了51.64MB/s左右,通过外网下载达到了1.55MB/s左右。

电脑端客户端:

NAS的传输速度是关键,这决定了它是否能实时读取,保证流畅的使用体验。我使用的是领势MX5300路由,电脑安装了支持WiFi6的AX200网卡,通过5G频段接入路由器。测试一个7.6G的视频素材,从局域网内上传到绿联云 DH2100,上传速率是79MB/s左右。

在局域网内,从绿联云 DH2100下载到本地电脑,下载速率是72.4MB/s左右。通过局域网的上传下载文件测试看,整体的速度基本保持稳定不掉速,总体来说还是很满意的。

在不下载的前提下,通过软件打开存储在绿联云 DH2100内的 1080P电影 ,基本上等待个2、3秒就可以播放出来,而且能保持无卡顿的观看,体验非常不错。

支持不同设备的备份,可以使用APP或者电脑客户端进行备份手机或者电脑上的文件。通过测试,我利用电脑客户端进行备份,设置备份指定的文件夹目录,就开始备份了。

绿联云 DH2100集成了迅雷下载功能,登录迅雷账户后就可以使用了,支持下载的链接格式也是非常全面的,磁链接、BT种子等, 下载速度基本也可以跑满家里的网速 。和百度网盘一样,实现了脱机下载,这对于经常下载电影的小伙伴来说非常实用的。

绿联云 DH2100支持 Samba功能,手机端和电脑端都可以设置本地账号密码,设置之后就可以访问了。访问的方式很简单,通过输入访问地址,登录账号,就能进行硬盘的读写功能。对于本身硬盘空间不富裕的低配版本Mac电脑来说,真的是非常有用,挂载网络硬盘方式来增加硬盘空间,另外也可以直接查看备份资料的文件资料。

绿联云 DH2100前置有USB-C和USB-A 3.0接口,后置有USB-A 2.0 接口。通过接入U盘存储设备直接读取存储的内容,可以实现复制粘贴加密等操作,这样就能完全脱离电脑操控。特别是一些摄影的小伙伴,或者经常办公使用移动硬盘作为存储的小伙伴,就知道数据无价了!如果一不小心SD卡突然坏了,辛苦一天的拍摄内容没了,又或者第二天上班包中的移动硬盘丢失了,这时候有个备份都是救命的。当然谁也不想回到家后还专门开个电脑来复制粘贴备份这么的繁琐,可以使用绿联云 DH2100代替电脑来完成备份工作。

如果在绿联云 DH2100误删一些文件,是可以在手机APP中的【回收站】里面找到恢复的。选中被误删除的文件,点一下还原,这样误删除的文件又回来了。同样在电脑客户端也可以实现恢复或者彻底删除等操作。

绿联云 DH2100作为一款简易型的NAS,综合各方面性能来说,对于入门级不想过于复杂的用户来说,很不错的。当然功能方面也偏向于不爱折腾,但能很好的解决存储需求和数据保护的用户。另外集成了迅雷下载和百度网盘的功能,实现脱机下载功能,对于经常喜欢下载的用户来说能低功耗又不用开电脑挂机,真的非常方便。绿联云 DH2100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加入自动备份、手机备份照片和视频的选择等。简易的操控,很大程度降低了专业NAS的使用门槛,当然比较友好的就是直接外网访问,不用任何的搭建设置,通过客户端登陆账号就能访问,上传下载的速度也基本能满足在线观影。希望这次分享能给计划选择简易NAS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哟。

家庭魔术存储—Magic M2 私有云盘 开箱与评测

NAS 是 Network-Attached Storage 的缩写,简单的说其实和移动硬盘类似给电脑提供了额外的存储空间。而移动硬盘通常连在一台计算机的 USB 接口上,想用在别处需要先在系统里卸载它,从接口上拔下来,再插到另外的计算机上。这种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限制,同一时间只能接在一台计算机上,空间上也需要和使用它的计算机放得足够近,而且同时存在硬盘损坏的风险。而 NAS 和移动硬盘不一样,通过网络和各种计算设备相连接。这样多个设备就能够同时分享,另一方面也摆脱了空间上的局限——只要网络能连上的地方你都能用,并且NAS 产品多数都可以接上不止一块硬盘,家用产品中双盘位和四盘位比较常见,通常配合RAID的方式进行存储。

文件存取是 NAS 最基础的功能,在此之上又派生出很多应用。常见的比如说数据备份,计算机和手机可以设置成定期自动在 NAS 上保存备份,不必再担心哪一天硬盘挂了或者手机丢了就再也找不回重要的文件和照片。云端同步,可以在家里和办公室用不同的计算机,甚至是在路上的时候打开手机随时编辑同一份文档,再也不必借助邮件或者U盘在多个设备之间来回拷贝。再比如说影音 娱乐 ,不在家的时候掏出手机让 NAS 从 BT 或者迅雷下载高清电影,回到家打开电视就能直接播放。

虽然NAS优势很多,也不是没有代价。首先,为了联网和应对多个设备的访问,NAS 需要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它自己就是一台计算机或者说服务器,有自己的 CPU 和内存。移动硬盘相对就简单多了,硬盘盒里面主要是把数据流在不同的硬件接口之间进行传递。不算上硬盘的成本,现在一个普通家用 NAS 的价格少说也是普通移动硬盘盒的十倍以上。其次,现在多数的移动硬盘用一根 USB 3.0 的数据线接在计算机上就可以快速地读写文件,而 NAS 如果想达到与之相当的传输速度,要依靠高速网络,这样就需要千兆交换机、千兆网线、5GHz 高速无线路由器等等。部署这样一套基础设施多少需要了解一点网络知识,当然也免不了花费些银两。

当一开始看到这个产品的时候还是有些期待的。因为,对于新华三的初步了解,它以路由器、交换机为主,最近几年也开始涉及了服务器、云存储、云计算的方面,并且定位目标主要以政府、医疗、教育、交通、军事部门等为主,家庭及个人消费者的产品,和其他友商(华为、海康、大华等)相对来说少了一点。

随着各家云盘厂商的服务关闭,私有云盘、NAS显得有些迫切。总不想着某一天自己的资料无法存放而头痛。这次推出的 H3C Magic M2打上了家庭云盘,不知道其真正的功能和体验如何,是否称得上云盘或者家用NAS。

一、外包装

拆开快递拿出来的时候,感觉还是挺不错的。现在的 科技 圈开始流行,没有设计便是最好的设计 ,所以它整体的外观比较方正,用了比较环保的纸盒,摸上去也挺有质感。正面就简简单单的一张照片和“无线私有云盘”几个字解决了所有的设计。背面依照惯例,简单介绍介绍产品型号和主要技术特点。

来个整体的开箱照片,依次为电源适配器、说明书、主机、网线和HDMI线。

二、机身

Magic M2本身接口包括了:USB 3.0*1;Magic口*1;功能按键*1;复位按键*1。

魔术家M2的机身侧方是插口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是“USB 3.0接口”、“Magic接口”、“复位键”、“功能键”。USB接口可外接优盘、硬盘等存储设备。复位键长按5秒或以上,直到系统指示灯快速闪烁,设置恢复至出厂设置(硬盘中的文件不会丢失)。功能键短按1次,导入数据;短按2次,弹出USB设备;长按5秒或以上,设备进入/退出睡眠模式。

三、电源适配器

M2延续了之前Magic极简设计,采用网口机身分离式设计,利用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替代传统的RJ45接口,用一根简化版HDMI线缆实现了网线与电线的双重功能,将原本需要插在机身的网线全部通过HDMI线缆转移到了电源适配器上,同时将原本标示的“WAN”或“LAN”改为了更加容易懂的“互联网”和“电脑”,非常人性化。

四、关于硬盘的拆装

安装硬盘只需四步:1.沿绿色边线向外打开外壳 2.抽出可拆卸式硬盘盒3.放入硬盘(正面向上,接口向硬盘盒外侧)4.装回外壳。硬盘需自行购买,推荐支持2.5英寸SATA接口硬盘(7mm和9.5mm厚度硬盘)。在说明书中很形象的通过图片的形式进行可拆分讲解,为了更加明显的体现,加一个GIF动态图来说明一下把。

M2支持PC端web管理以及移动端APP管控两种方式,两种方式既可以本地局域网控制,也能实现远程管理。M2的APP基于CAPWAP协议的集中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无线网络设备的集中管理和自动配置功能,使用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无线网络的操控方法。对于爱折腾的旁友,因为过于简单,也失去了一些可操作性。

1、PC端

在接通电源并连接至路由器下时,在网页上输入192.168.124.1(默认管理IP)即可打开管理页面。管理页面在也面的最下方,又分为了简洁版和专业版,方便不同的人群对其的设置。

通过进一步的在专业版本的设置界面发现,M2也举具备了普通路由器的功能,2.4G/5GWIFI的设置,用户管理与升级,整体性能监控,基本的上网控制等。

1.1存储功能

在我的计算机地址栏中输入192.168.124.1,会跳出登陆界面,默认的账号为magic,密码为WIFI密码。成功登陆后,便可以对内置硬盘进行访问。(在刚对它设置时,会提示需要格式化硬盘,只有在格式化成功后才可以正常访问)。在格式化完成后,在硬盘中会自动创建:其他,视频,图片,文档,下载,音乐这几个文件夹

我配置了一块INTEL的SSD硬盘,我在视频文件夹中尝试放一部260M左右的视频,实际测试中,上传速度大约在11MB/S左右,也不能说特别把。

可惜的是,简单的设置之后硬盘访问与管理,只支持局域网内进行,也就是说异地电脑无法对其进行访问和管理。感觉和云盘有些出入了。。。当然,如果动手能力强的话,通过端口映射或者DDNS等其他方法应该也可以达到云盘的效果,但上传速度应该会有点感人。。。

2、APP

它的首页还是偏向于简单把,整体色调偏冷。

注册好之后连接之前设置好的无线,它会提示输入管理密码,管理密码和WIFI密码一致。

2.1设置界面

设置界面其实更多的和PC端相类似,无非转移到了APP上。只不过也比PC多了一些应用,比如硬盘备份、手机备份和离线下载。

Wi-Fi管理也很简便,可以单独设置2.4G和5G Wi-Fi,也可以开启双频二合一功能,开启后2.4G和5G将使用相同的配置,终端将自动适配更强的设备,近距离时自动连接到更高速的5G WiFi,远距离时可以连接穿墙质量更好的2.4G WiFi。高级设置里也可根据个人需求对Wi-Fi一键开启或断开。

因为Magic M2有一个USB3.0的接口,也增加了可以外接移动硬盘的可能,所以在APP中也增加了硬盘备份的功能。

用户控制界面,可以查看当前连接云盘的有哪些设备的存在。

2.2离线设置下载

Magic M2支持离线下载功能,支持磁链接,HTTTP等和种子文件。但是在实际测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链接能够下载,一些链接无法下载的情况。当然,这也不是它一家的问题,在国内迅雷基本独占下载软件的市场,再加最近迅雷关闭了第三方的离线下载通道,迫使多家厂商的离线下载功能失效,寻求其他厂商的合作。

为了测试,我随机找了一部电影进行测试。1.8G的电影大小,算上获取种子时间和下载时间差不多半天左右的时间。如果平时找到好看的电影,进行远程离线下载,回家也就可以进行观看了。前提是,你的保证链接的可下载性。

在存储界面可以在不同的路径下进行查看文件,需要注意的是,图片可以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局域网、异地WIFI、4G)进行查看。但是视频文件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发现,只能在局域网下观看,4G和异地无线无法进行在线观看,只能进行下载后查看。不知道后续是否能够升级解决。

2.3备份功能

手机用户只需点击主页面按钮,选择手机相册,选择需要上传的图片和视频(可以勾选删除源文件),点击确定,编辑分类标签即可上传。照片视频智能分类,支持标签、时间、地点多种分类方式。

官方宣称H3C Magic M2是针对个人数据市场特别定制的家庭私有云盘,产品将网络存储、文件管理、安全备份、社交分享、离线下载、无线路由等功能融为一体。采用最新的802.11ac技术,企业级防火墙,无线传输速率高达1167Mbps,内置1TB监控级硬盘(选配),是一款集网络存储、文件管理、安全备份、社交分享、离线下载、无线路由、智能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家庭私有云盘。

从我个人的角度去体验和感受,取名为家庭私有云盘,有点对不起这个“云”字。从整体的框架、构造和功能上去解析:

1、硬件

因为Magic M2从整体的设计思路上来说,其实就是一个路由器,所谓的云盘与备份,只是相当于在路由器上在硬件上直接增加了SATA的接口。其实和外界的带有USB接口的路由去性质差不多,例如小米、华硕、360等。

使用网线和电源线合一的HDMI线的方式确实比较创新和方便,同时在电源适配器上以中文的形式注明,使消费者的入门难度降低,更加清楚明白WAN/LAN的区别。(一开始我以为那个HDMI的接口是输出接口,可以将硬盘中的视频输出到电视等设备,当然后续升级可以考虑一下)

2、软件

M2的软件其实更偏向于传统路由器的系统,和真正的云盘或者家用NAS的Linux系统没法比较。M2只能定时更新固件,和nas的LINUX相比可操作性不高,但也因为如此,还是比较适合那些不太喜欢折腾的人们,安安单单的最好。

总结

1、家里正好想换路由器的朋友们,这个产品还是挺好的,毕竟还带着存储功能。老人孩子的照片刚刚好可以存放。后续APP会升级,会增加隐私存放,用户相对独立,互不影响,居家旅行必备利器。

2、喜欢折腾或者最近考虑自己搭建家用NAS或者云盘的,这个产品就不太适合你们了,不要被云盘两个字迷惑到了,他们并没有云服务,纯硬件而已。它就是一个路由器带了个硬盘槽位而已。

谢谢!多谢各位!

关于云存储 性能测试和比较好用的云存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云存储 性能测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比较好用的云存储、云存储 性能测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上一篇:it运维部如何改善服务(IT运维服务管理)
下一篇:关于事件管理是信息系统运维的信息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